第114章决战江东杀意狂(四)
当刘备接过徐达递来的令旗后,见对方三军各对一阵,只是知晓三山月儿阵已经不起作用。
不过刘备等兄弟本就没想过能这么简单应对这场最终之战,若三山月儿遭朱军使法应对,后续之法几兄弟早已提前演练过。
于是刘备当即将两旗平展,这两千人的圆阵一面迎敌,一面展开,却是化为两排横阵。随后,位于后方的横列一分为二,一左一右朝着常遇春所率大军包围而来。
此阵仿八卦之形,名为艮合阵,后世清朝时期名为伏虎破敌阵。不过到那时此阵已经是出口转内销,被世人认为脱胎于西方拿破仑所创的“抄手环攻式”,不得不说文化断代是何等悲哀。
说白了,此阵便是提前留出一支后军,在前军结阵迎接敌人冲阵时,后军趁机从两侧合围,以杀散敌军。
可能会有人问冲阵之人明明是多数,为何会被人数处于劣势的防守方包围?纵然被包围了杀出去又有多难呢?
而这一点,就体现出沙场将领的内心博弈了。
若要冲破以逸待劳的守阵,进攻方必须将士兵阵型聚拢密集,同时让士兵所有的注意力与攻击重心都放在前方。这样一来,士卒冲势锐不可当,乃是正面冲破守方密集方阵的唯一方法(战场宽广骑兵充足可游射的情况另说)。
可此冲杀之势虽然锐不可当,但缺点便是进攻者侧后方防备相当薄弱,且根本来不及全体变化对敌方向。若是敌方防守有序,暂且抗住冲击,后军包抄而来,进攻方薄弱的侧翼却是难以维持住阵型。甚至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全军崩溃,成为防守方的瓮中之鳖。
这种战法可是贯穿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罗马共和国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迦太基统帅汉尼拔携带少量士卒杀入罗马,屡战屡胜,靠的便是一手中军维持阵型缓步后撤,两翼步卒包抄的合围战法。
由此可见,军阵不可轻动,因为动则有隙。若不能保证在弱点彻底暴露前击溃敌军,那必会遭敌军抓住时机反杀击溃。
常遇春麾下此时便是如此。以往他们跟随主将沙场征战无往不利,靠的便是一个猛字和一个快字,再坚固的敌军遭他们跟随主将一冲,都得阵列溃散四逃。
然而此时,面对拥有了军魂的刘备军,纵然是常遇春这等盖世猛将,亦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之机。而攻阵者攻势若被拖住,那侧后方的破绽就再也无法隐藏了。
于是当刘备方的后军从两侧夹击而来时,常遇春麾下如同所有冲阵反被围杀的军队一样,从侧面开始出现明显的折损与骚乱。只是仗着人数优势同样不俗的精锐程度,暂且没有崩溃罢了。
但刘备也很快看出对方并非陷入绝境,他们此时还有破局之法,那便是常遇春击败徐达后以已为矛头,趁势杀穿围阵!
刘备很清楚徐达的本领,在当了两三年兄弟后更是知根知底。此人是军略之大才,但武艺方面天赋却是和其他几个兄弟略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