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46章 一网打尽(1 / 2)

两个书办赶紧分别闪向两边,厅中左右,各有小书案一张,上面铺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桌后还有个小马扎,就是他们的坐位。两个书办回到书桌后面,往小马扎上一坐,便翻开桌上一本类似札记的东西,上边写满了字迹,也不晓得写的是些什么,中间都有一大块空白的地方。

纪纲翻开一本奏章,上边有朱辣刚刚勾上的鲜红一道勾痕,仿佛带血吴钩,赫然钩着一个名字:“都察院左都御伽……陈欺!”

两个书办神色平静,从容提笔,分别在他们的书札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陈欺的官衔和名字。

“五军都督府都督汪洁!”

“国子祭酒陈安之!”

“都察院佥都御使俞士吉!”

“江西道御使练龙城!”

“广东道御使张兴宇!”

“翰时院五经博士尚林!”

“上直卫指挥使所杰!”

成国公朱勇就跟监督唱票似的,坐在旁边逐一核对纪纲所念名姓、职务是否无误。纪纲越念脸色越难看,念到后来,手都有些微微发抖,成国公朱勇的脸皮也绷得紧紧的,心中非常紧张,反倒是两个屈居末流的书半,始终淡定的很。

汉武帝的诏狱,武则天的内卫,本朝太祖皇帝的锦衣卫,都曾经轰轰烈烈地抓捕过百官,汉武的诏狱把九卿都关了起来,武则天的内卫抓过许多王爷和朝中重臣,而朱元璋的锦衣卫在空印案,蓝玉案,胡惟庸谋反案中更是抓得朝堂半空,可是影响到的终究只是那些官员及他们的关系、派系和亲眷,像这些书半小吏你海面上骇浪滔天,也无关于他这样潜在海底觅食的小虾米,自然不以为意。

纪纲好不后怕,心中只想:“汉王的全部势力,不管是明的、暗的、别人知道的、不知道的,籍由这东宫迎驾案、结党案,已是全部升出来暴露的一个不剩了!皇上这次是下了狠手啦,幸亏我还没明确站过去……万幸、万幸……”

朱林站在城头,看着广囘场上犹自雄辩不已的文武百官,不管是为了地方保护的目的、不愿远离故乡的目的、还是趁机打击政敌的目的,一个个都是大义凛然,与那真心为国谋划的官员一般慷慨激昂,眸中不禁雳出浓浓的讥诮。

许久许久,成国公朱勇和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各棒一本奏章,匆匆赶到他的身旁深深弯下腰去。

朱棒问道:“已誊录下来了?”

二人把腰又弯了季,齐声道:“是!臣已誊录无误!”

朱林返身回到御案后坐下,沉声道:“弹劾奏本拿来!”

成国公朱勇立即上前一步,高举奏本朗声道:“臣,朱勇,弹劾都察院御使陈欺、勾结同党,陷害忠良!经查,多年以来由陈欺及其党羽弹劾的诸多案件如历城侯盛庸、降平侯张信、顺昌伯王估、都督陈俊、都督曹远、指挥王恕、指挥房昭、大理寺卿袁复等人案件,多有陈贼暗中操纵,枉施罪名。今陈欺更趁太囘子迎驾延误一事大做文章,为达一己目的,蛊惑汉王,弹劾多名朝廷重臣入狱,意图废立太囘子,把持朝政,其心可来……”

这词儿朱勇早就背熟了的,这时滔滔不绝,朗朗上口,等他说完了,朱棒道:“把奏本呈上来!”

沐丝赶紧过去接过奏本,送到朱抟面前,朱林看都不看,把奏本一拍,沉声道:“陈缺一党,构陷大臣、欺瞒于联,居心叵测,其罪当诛,锦衣卫,着即把陈璞捉拿下狱查办!”

纪纲马上躬身道:“臣遵旨!”

朱棒又道:“事关重大,为防嫌犯串联消息,毁灭证据,陈欺晃羽、从犯一干人等即刻锁拿入狱,逐一甄别,不可冤枉一个好人,也不可枉纵一个奸臣!”

纪纲口称“遵旨!”立刻呈上他手里的札本,原来却是厚厚的一本驾贴,出动缝骑抓人的必需之物,朱抟接过驾贴细细测览一遍官员姓名,递与沐丝道:“用印吧!”

午门外,文武百官就像打了蔫的花骨朵,虽然还在辩论,却已全没了昨日的精气神儿。他们可是一大早就跪在这儿辩论了,水都喝不上一口。昨天是雨天,今天却是艳阳天,虽说秋天的太阳不算毒辣,晒久了也受不了,他们此刻已是筋疲力尽、舌干口燥。可是抬头看看天,今天这太阳走得好慢,离散朝还差着一杆的时间呢。

就在这时,午门轰隆隆地打开了,文武百官精神一振,顿时停了辩论,齐齐抬头看去,只当皇上开恩,提前宣布散朝了。结果午门一开,尚未看见传旨太监,先有一队绯衣缝骑按刀而出,呼啦啦地跑出来,将文武百官纯围在中囘央。

紧接着纪纲漫步而出,大马金刀地往百官侧面一站。纪纲虽然嚣张,可也不敢站到跪着的百官前去,纪纲将手中那厚厚名册高高一举,沉声说道:“皇上旨意,查都察院左都御使陈欺勾连同党,陷害忠良,下欺百官,上欺皇帝,居心叵测,其罪当诛。着锦衣卫立即拿了!”

纪纲一挥手,一群缓骑便如狼似虎,向陈璞扑去!

文武百官目瞪口呆。

现在反对迁都的主力已经变成了科道官,因为部堂官们那些有威望、有权柄、德高望重的的领袖人物大多已经下狱,剩下寥寥几人搅不起什么风浪,眼见风头不对,已抱着明哲保身的目的,暂且蜇伏起来了。

剩下这些部堂官哪是科道官的对手,那可是连皇帝都有权弹劾的言官御使。外敌既去,科道官内部便产生了分岐,一些北古籍的科道官和一些迁都对他们影响不大的科道官开始提出了异议。

北元当牟被大明打得落花流水,一溃千里。

此后北元残余一直是见到明军就逃之夭夭,只有被追急了,追到他们的老巅去,才兔子急了咬人一口。如今经过永乐皇帝亲征漠北,鞑靼、瓦刻已俱向大明称臣。

现在的大明战力,远在北元残余势力之上,整个实力强弱已完全不成正比。所谓北平近虏如何凶险,至于么。熟知以后历史的未来人知道北虏威胁之重,当时的官员们不是轻敌,而是在他们心中,北方游牧现在确实不够看的,他们真觉得定都北京,会受到那么大的威胁?

何况,在本来历史上,最后直正成为大明掘墓人的,并不是现在的北元余孽,而是眼下压根就被文武百官完全忽略,不曾放在眼里的女真部落。北元行化出的鞑靼和瓦刻,掳掠寇边是有,可是除了上木堡之战,根本谈不上对大明有过什么真正的威胁。

而上木堡之败,与其说是瓦剌人打的胜仗,还不如说是明朝在大宦官王振的瞎指挥下,自己挖坑自己埋。至于明末女真,连续多年的天灾,大明饥民无数,反旗四举,紧接着又发生了大鼠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吴三挂开了山海关,他们照样没能力闻进来。

可以说,大明在上木堡发生的让大明军力从此由强转弱的一场惨败,其真正原因来于内部。最终亡国,还是内部作用的结果,在当时来讲,过度强调北虏的威胁,不过是反对迁都的一种手段。

百官反对迁都的主要动因是地方保护主义,自身家族利益,为家乡父老谋福利的乡上情谊。可就是这些私心杂念,包装一下,便成了冠冕堂皇的政治理由,科道官们坚持主张“轻去金陵有伤国体……”,从安全、经济、政治、军事各个方面提出了反对意见。

故而,当部党官们溃不成军,已无法与科道官们叫板之后,外部威胁一去,内部争议便来了,一些科道官开始明确赞同迁都,还有一些则是迁都与否与他关系都不大,眼见皇上纠结于迁都一事,迟迟不想就易太囘子一事下定决心,故而赞成迁都,这就有点像与皇帝做一场政治交易了。

本来势弱的迁都派在这群汉王派中的反骨仔的支持下,勉强算是撑住了场子。结果双方争来争去,相持不下,关键时刻,竟然等来这么一道旨意。朝里的头头脑脑抓得已经差不多了,陈缺的位置已经排到了最前面,纪纲的这番话被他听了个清清楚楚。

陈缺霍然抬头,惊愕地看看纪纲,只见纪纲目中满是杀气,再抬头看看城头,黄罗伞盖依旧矗立其上。陈璞突然站起身来,往牛门处便跑,口中大叫:“我要叫皇上!我要见皇上!我要向皇上申辩!”

那些锦衣卫一向目中无人,天子近卫,只消得了皇上旨意,普天之下有什么人是他们不敢动的?更何况都察院跟锦衣卫一向不和,两个衙门这么多年来一直斗来斗去,那仇结得极深了。一见他跑,一个缝骑身子向下一伏,一个扫堂腿,就把陈璞重重地摞在了地上。

陈磅被这一下摔得天旋地转,一时摔岔了气儿,竟然没有觉出痛楚来,他一仰头,只见娄天白云乱转,头顶上几个绯衣徙骑,也像走马灯似的转来转去,然后一只旋转着的大脚就出现在半空,下一刻便踩住了他的嘴巴。

呸!靴底好多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