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6章 和平之国的烽火(1 / 2)

所以今年如果英国政府继续“无所作为”,那么饿死的人数将会成倍增长。

即便是有奥康奈尔这个旗帜性人物担保,绝大多数爱尔兰人也是将信将疑。

这就不得不说英国的宣传机器相当成功了,他们成功将奥地利抹黑成了比俄国更野蛮的阿拉伯国家。

不过有奥康奈尔这位爱尔兰的民族领袖帮助,弗兰茨相信当地人对奥地利帝国的形象会有很大的改观。

850万爱尔兰人在饥荒之后不足六百万,再算上本该自然增长的人口数量,三百万人是个合理的数字。

这消失的三百万人中能有六分之一到奥地利的殖民地就能极大地缓解开荒人手不足的问题,只要有四分之一能来弗兰茨就能完成殖民地的基建工程。

若是能弄来三分之一,弗兰茨就能在中美洲地区再造一个中等强度的国家。

如果能将其中二分之一一百五十万人送到西非,奥地利就能将西非殖民地全部串联在一起。

在理想状态下将这三百万人全部移民美洲,那么二十年内弗兰茨就敢把美国人推到密西西比河以东,让他们与太平洋彻底绝缘。

不过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第一批踏上前往奥地利之路的人,正是那些被英国政府用来给殖民地当生育机器的女孩们,又称“饥荒孤女”。

因为这些人大多孤苦无依或是已经和家里断绝了来往,她们离开爱尔兰的意愿非常强烈。

而且英国的议会和圣公会也很愿意看到,奥康奈尔这个爱尔兰的民族领袖、精神领袖,不得不自污其身当一个“皮条客”。

把一群年轻女孩送到异国他乡,就算英国政治家的道德底线再低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奥康奈尔只要做了这件事,那他这一辈就毁了,这个污点哪怕是他死后几百年也会被人不断提起。

一个将本国女性贩卖到国外供人消遣的罪名是跑不掉了。

同时这也会给接受的奥地利一方造成巨大的道德舆论压力,不过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转圜余地了,每退一步都是更大的漩涡。

奥地利的高层此刻都希望奥康奈尔能珍惜自己的名声,毕竟一把年纪了,晚节不保可不好。

但奥康奈尔还是做了,奥地利一方也只能接招。好在这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个死结的问题,在奥地利并不难解决。

弗兰茨可以直接在威尼西亚建一所女校,是从老师到学生全都是女性的德语学校。

这对此时其他国家来说完全是天方夜谭的事情,但放在奥地利就是完全可行的。

因为奥地利的女校已经办了好些年了,毕业生中除了少数出色或者有人脉的可以跻身政府、科研机构和商场。

其中绝大多数还是只能相夫教子或者是无所事事,而这种开办这种扫盲级别的女校对于她们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儿,毕竟在这个时代教师可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

同时其背靠皇室,那一下身份档次就上去了。再加上教会和报纸从旁鼓吹,她们自然没有理由不去。

当然!虽说弗兰茨被英国人摆了一道,但是他最初的目的也不是请爱尔兰来享福的。

威尼西亚地区的农业和工业都比较发达,所以给她们找些工作并不难。

其实能到达奥地利本土的饥荒孤女只是一部分,一些过于奇葩或者太难伺候的就直接送去了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