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报“这个政策有着惊人的效果”,“让英国和法国公众对奥斯曼帝国的看法大为改观”。
与英国人的吹捧不同,老辣的梅特涅亲王断定麦吉德的改革,不过是装点门面的小把戏而已。
因为这个花厅御诏的时间点太奇怪了,正常来说国家改革都会是平稳期才会进行。
而现在马哈茂德二世刚刚过世,前线大败,与埃及的战争前途不明,周围更是虎狼环伺,处于风暴中心的奥斯曼居然要改革。
这毫无疑问是一招以退为进,奥斯曼的崩溃显然不符合英国的利益。麦吉德清楚他此时只能向英国求援,俄国出兵一定趁机索取更大的利益,那样奥斯曼帝国就更加被动。
可英国似乎打算按兵不动,那他就摆烂,让英国人动手。而且就算麦吉德想要靠奥斯曼自己的力量,扭转颓势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首先奥斯曼帝国已经损失了超过半数的海军,若是再和埃及发生海上冲突肯定必败无疑。
其次北线的部队一旦南撤,俄国、奥地利帝国都可能会参与这场瓜分奥斯曼的饕餮盛宴之中,到时候就算英国出手也搬不回局势了。
索性直接摆烂,如果英国真不出手,那就和埃及单方面媾和,毕竟现在形势比人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奥斯曼的体量依然远大于埃及,只要给他足够时间改革,一定可以训练出一支能打败埃及人的军队。
不过梅特涅也在其中嗅到了一丝机会,也许这位聪明的苏丹会愿意和奥地利做一笔交易,用毫无价值的波斯尼亚换取奥斯曼帝国的和平。
但无论如何,由于花厅御诏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来到奥斯曼帝国,寻求机会,他们希望能在这重生的帝国中获取好处。
花厅御诏在奥斯曼国内非天方教的臣民中间掀起了一股参军热,无数异教徒和地位低下的少数民族宣布为奥斯曼帝国而战。
同时大量的游击队在埃及军队的后方出现,严重地阻碍了埃及军队前进的步伐。
阿里的长子易卜拉欣感到了一丝担忧,在他眼中游击队要比奥斯曼的军队更难对付。西奈半岛本就补给困难,如果战争持续太久,恐怕埃及的国力会吃不消。
而且英国人、俄国人就像他头顶上的两把利剑,让他始终寝食难安。
而另一方,默罕默德阿里也准备好了舞台,他为这场大戏准备十年,现在就等英国人入场了。
法国的代表基佐是英国人的舔狗,他一贯认为法国想要崛起必须和英国人搞好关系,所以也极力吹捧起麦吉德的改革来。
梯也尔则是再次催促默罕默德阿里,尽早和奥斯曼帝国达成协议,以免列强干涉,但他也重申了法国的态度,法国不惧怕英国。
可花厅御诏的影响,依然无法彻底抵消马哈茂德二世之死带来的影响。
英国国内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前景,表示担忧,毕竟现在战局不利于奥斯曼,而君主的死亡究竟会给这个古老帝国带来多大的影响,一切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