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和张牧廷,还有韩斌和郑卫国,都报名了。
知青们如果在插队所在地的公社和县城找了工作的,还有和本地人结了婚的,都不符合后来的招工回城政策,但是参加高考可以。
郑卫国虽然吃了韩斌给的定心丸,踏踏实实的和他结了婚,婚后的小日子过得也和和美美,但是整个人还是颇有斗志,希望自己能发展的好一点,更好一点,坚决不让任何人看轻。
她要自己给自己足够的底气。
宁安坚决支持她,平时没少给她补课。
12月,四个人一起进了考场。
宁安成绩最好,进了京大化学系,张牧廷进了京大国际政治系,这个系后来改名为国际关系学院。韩斌和郑卫国都去了政法干部学校。这个学校的前身是人民公安学院,后来又改成了人民公安大学。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四个人带上陈念去了京城。
郑局长夫妻俩也一起过来了,总要会亲家的。
张部长因为年后即将调职入京,有很多工作需要交接,这次就没有跟着一起。
他在县武装部长这个职位上干了多年,总算可以动一动了。
田小英自己的工作也需要交接。她其实特别舍不得走,新厂子发展势头正猛。但是她更舍不得相濡以沫的丈夫,所以决定到了京城再开一个厂子。
到了京城以后,宁安先住进了大院,和老爷子老太太在一起。两位老人精神矍铄,身子骨看着还挺硬朗。两个堂侄一个七岁,一个四岁,侄女也是四岁,都已经比较懂事了,大的上二年级,两个小的都在学前班。
现在是寒假时间,所以都在家里待着。
看见宁安和张牧廷,都乖乖上前喊“三叔三婶”。宁安拿出准备好的红包发给他们,三个孩子都大大方方的接着,嘴里说着谢谢。
陈念和他们一见面就扎一堆去了,任由哥哥姐姐带着满大院溜达。他是个社交悍匪,没多久就跟大家都混熟了,天天和哥哥姐姐在外面疯,几乎不着家。
小桔子跟宁安说:“你放心去上学,我给老头老太太喝点灵泉,让他们身体棒棒的,照顾好念念肯定没问题。”
恰好,两位老人也是这么说的。
他们回来的第一天,老太太一手拉着张牧廷,一手拉着宁安,眼泪汪汪,她心爱的孙子和孙媳妇终于带着她心爱的曾孙子回来了。
当年她就问了两遍啥时候找对象,孩子直接报名下乡了,差点气死她。
现在好了,她本来以为会孤独终老的孙子成家立业了,连孩子都有了,她欣慰啊!
第二天,老太太和老头带着他们满大院认人。同行的还有韩老头夫妻俩加上韩斌和郑卫国。
整个大院都知道,张韩两家出了四个大学生。他们感慨,“有出息的人不管怎样都有出息。”
第三天,张韩两家一起设宴,邀请大院邻居和各自的亲友来聚会,算是补办个简单的婚宴。
张牧廷的爸妈、大哥大嫂、二哥二嫂都来了,确实是三对很有特色的夫妻。她婆婆五十多岁的人了,看着连四十也不到,长得好看不说,脾气还温柔似水,她公公顶不住也是可以理解的。
夫妻俩之间的氛围,谁都插不进去。
相对来讲,她和张牧廷看着就普通多了。
夫妻俩都给了宁安红包,算是正式的改口费,也给陈念发了红包。对于陈念不姓张这件事完全没有任何感觉。宁安怀疑,就算他们的三个儿子都改了姓,两口子可能也没感觉。毕竟都是意外嘛。
第四天,张老头就派人去给张牧廷和宁安检修四合院了。美其名曰,“方便你们随时入住。”
其实根本没什么好检修的,定期维护着呢,随时都可以住人。他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俩人,可以走了。
第五天,老太太就跟张牧廷说:“念念留下,你们俩去过二人世界吧。家里孩子多,你们小两口新婚燕尔的,在这里不太方便。”
动不动就是吧唧一口,自以为偷偷摸摸,其实她都看见好几回了。虽然她现在也爱看,但是家里还有孩子呢。
老两口拍着胸脯跟宁安保证,一定能将小孙子照顾好,让他们俩趁着年轻赶紧去享受生活,努力奋斗。
老太太跟宁安说:“你看,这三个孩子都是我带大的,我带孩子很有经验,你和牧廷尽管放心,你们俩一年不回来也没关系。”
宁安:“……”
第六天,宁安和张牧廷就去了自己的四合院。
院子很大,收拾的干净整齐,每个星期都有人上门来打扫。
宁安决定等开了春在院里种些花花草草,让小院多点生机。
虽然离开大院的时候表现得依依不舍,但是宁安和张牧廷心里其实是非常高兴的,谁不想过二人世界啊!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