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蹲在窗根儿底下,把曹彰和孙氏的对话听了个清清楚楚、完完整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虽然曹彰对曹叡的身份并不感兴趣,虽然孙氏也只不过是随口一说,但却让曹操感到十分震惊。
曹操回府之后,卧在榻上辗转反侧、心事重重。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嗣子之事,还得另做打算啊!
之前自己经过了一番考虑,是打算立曹丕为嗣子。
曹丕是嫡子,曹昂死了之后,在众多的兄弟当中,曹丕便成为了老大。
自古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所以曹丕也理所当然是嗣子的最佳人选。
曹丕虽然文武都不突出,但也都不算弱,文能提笔作诗、武能骑马打仗。
上次自己遇刺,也趁机对几个候选人考核了一下。
曹彰说让全城搜捕刺客,然后再顺藤摸瓜,找出刺客的幕后主使。
曹植说让抓到刺客之后,写一篇文章,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加以说明,再把文章四处张贴,以警告所有的百姓。
只有曹丕的主意最合适,他说自己不知道情况,并不能妄做打算。
事非经过不知难,事非亲历且休言。
自己都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你外人还大动干戈地干什么?
刺客是伏寿,如果把伏寿抓了的话,自己的丑事也会公之于天下。
通过这件事也说明曹丕的心智要远比曹彰和曹植成熟。
但如今孙氏说曹叡很可能不是曹丕的儿子,那么嗣子之位就得另当别论了。
如果曹叡真的不是曹丕的儿子,那么立了曹丕做嗣子的话,后面他又把位置传给谁?
无非两种可能,一种是传给曹叡,一种是不传给曹叡。
如果传给曹叡的话,曹叡的身份就有待于调查。
若曹叡是我曹操子孙的话,倒也无可厚非。
若曹叡不是我曹操子孙的话,岂不是把毕生的基业交给了外人?
如果不传给曹叡,那么曹丕的其他儿子,也没人更合适继位了。
那些人不是体弱多病,就是资质愚钝。
如果把曹氏基业传给他们,估计用不了几年就得挥霍一空,被别人取而代之。
当务之急,是要先搞清楚孙氏的猜测是否属实,曹叡到底是不是曹丕亲生,如果不是曹丕亲生的话,他又到底是谁的儿子。
想到这里,曹操又开始仔细回忆起了曹叡。
曹叡面容清秀、皮肤白皙,看上去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曹丕形容猥琐、皮肤黝黑,看上去一副阴险狡猾的样子。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虽然曹叡如今只有十岁,但长大了之后,也不太可能成为曹丕现在的样子。
而且曹丕在小的时候,也根本不是曹叡现在的这副模样。
想到这里,曹操不由心头一凛。
曹家子孙满堂,孩子们到底是不是父亲亲生、到底是不是曹氏血脉,这一节倒是忽略了。
如此看来,这个曹叡很可能不是曹丕的儿子。
那么他又会是谁的儿子呢?
孙氏说甄宓之前嫁过人,这话倒是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