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万大军,十万边防,十万驻守各城,十万机动作战。
以疆域面积来看,三十万不多,而且都是精锐,怎么也是够用的。
主要问题在,这些部分队伍中编制混杂。
一些后期新设立的部队还好,可一开始收编的那些部队中,冗官的问题极其严重。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其中有些是当初的义军,还有西军和禁军的人,各种势力混杂,编制和军官在宋时滥任了一堆。
这些问题是必然要解决的,不然会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
这次改制,也必然会让一些人从原本的位置上下来。
毕竟,叶霄这次改制,不是严重后世三三的形式,而是比较扁平化。
六都一营,三营一团,十团一军。
这种编制的好处,一个是符合现在的情况,同时也更方便上下级的指挥。
而且,这种模式,即便是几千年后,也是军中改制的方向。
这种模式最大的难处在于,需要各级军官的军事素养高,部队士兵组织度高。
这两点,叶霄麾下这些队伍都是满足的。
两所军校对基层军官和中高层军官的培养,士兵严格科学的训练,优渥的待遇和保障制度,让军队上下的凝聚力和组织度到了相当的程度。
也正是军队的高素质,才让叶霄定下了这个上下分级少,总体扁平化的新制度。
“我知道这样改制,对军队的影响不小,所以我才拖到了现在。”
“你有没有想过,为何现在最能战的第一第二兵团,都是后来新组建的部队。”
“为什么最早收编的西军禁军和义军,现在大多在城防军中。”
“这些人训练的时间最长,本身也有底子,真就差吗?”
叶霄的话让叶昊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作为政务部门的最高领导,叶昊也知道军中的一些问题。
那些老兵个人技战术水平是有的,军纪也因为后来严格的管理,没有了以前的那些陋习。
可因为军制的问题,这些老军的表现总是不尽如人意。
“你也应该清楚,第一第二大军的十万人,有主动出击的能力,边境各军同样如此。”
“这次战役,在西线,边军两次主动出击,一次定下西夏战局,一次拿下京西路,还分出一部分战斗力支援北部战事,表现的极为优秀。”
“以原禁军,西军,义军为底子的城防军,同样抽调了五万人。”
“这五万人战绩也有,可比起其余各军,是要差不少。”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刚刚说的内部混乱,各成体系。”
“所以改制是必须的,而且改制之后,他们便不再是城防军,而作为戍卫部队在各处驻扎,一旦开战,他们便灵活调度。”
“前线缺人就去前线,边境缺人就去边境。”
“以后,我们不再需要如此庞大的城防部队。”
“以前,我们以步兵为主,而且缺乏战略缓冲,再加上经济体系以农业作为支撑。”
“这种情况下,军队的主要任务便是驻防各地,以城墙为依托,层层迟滞,削弱敌人力量。”
“这么做,一是我们的步兵战斗力有限,而是我们的部队机动力不足。”
“可现在,西,南,北我们都有相当的地域作为缓冲,我们的军队也不再怕野战,可以不依托城墙正面战胜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