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正说着,黑夜里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驶入营门。赵充国和校尉们都都警觉地走出营帐,只见为首一名骑马之人身穿朝服,手执红缨汉节。
赵充国明白这是长安的朝廷派来的使者到了,立即跪倒。
那使者见了赵充国也不啰嗦,从衣袖中拿出一卷诏书,展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后将军赵充国领兵出河西,为何停驻落都山,迟迟不进军,朕实在不明,烦请赵将军解释解释。”
“另外,考虑到西羌诸部落已经结盟,实力强大,且听闻匈奴有意联合西羌两面夹击河西,为了保证此次西羌之乱能迅速平定,朕已听从了辛武贤的建议,任命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辛武贤为破羌将军,这二人和右曹中郎将赵昂一道领兵六万,向河西进发。旬月即将兵临湟水,望君好自为之,勿负圣恩!钦此!”
“臣,接旨”赵充国说着,双手平举从使者手中接过了圣旨。
使者接着说:“赵充国,这里还有好几封奏书是大臣们写给陛下的,陛下让我一道带过来交给你看看!”
说罢,一名士兵从使者身后转出来,他手里抱着数卷奏书。
赵充国从使者手中接过奏书,使者随即上马,领着随从离开了营寨。
使者离去后,赵充国重新回到自己的帅帐。他把皇帝转交过来的那些奏书,一卷卷翻开,快速阅读。
这不读则已,一读反倒把赵充国吓了一大跳,原来这些奏书都是朝廷三公九卿级别的高官弹劾他的,无一不是指责他停军落都山逡巡不前的,甚至有人还在奏书中要求皇帝派使者罢免赵充国的官职就地正法。
所以这些奏书读完,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赵充国额头上竟渗出了冷汗。
赵充国原计划是继续在落都山停留几天,同时派使者前往羌人中较强的且一直摇摆不定的罕部落游说,只要罕部落归顺的话,会对西羌诸部落产生更大的心理冲击,那样话效果会最佳,出兵进攻的效果更好。
然而眼下皇帝使者的话及转交给他的大臣的奏书,却在告诉他,如果再拖下去,皇帝刘询对他的耐心也将消耗殆尽,到时候纵使他的计划进展顺利,朝廷也会中途换将,把他撤回长安。
“怎么了,将军,这些奏书里说了什么?”一名亲信校尉小声问道。
“没什么,都是些弹劾本将的”赵充国说着站起身叹道:“我本来还想在此地多停留几日等待罕部落来降,看来是没机会了,我们必须马上进军!”
“这是陛下意思吗?”亲信校尉问道。
“嗯”赵充国点点头道,“朝中的大臣们不了解战场形势,他们听说我军扎营不前,便纷纷向皇帝上书弹劾我,皇帝对本将虽信任,然而三人成虎,进谏的人多了,难免也会动摇。”
“那将军就请下命令吧,无论将军让我做什么,我都绝对听从!”校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