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马上来。”
陆诚从被窝里起来,快速穿上灰蓝色的棉袄棉裤,走到外间,从脸盆架上拿起脸盆儿,来到水缸边打了点冷水,又走到一个煤炉子边,提起煤炉子上的铝制水壶,往脸盆里倒了点儿热水,用仅剩的小半块儿“洋胰子”洗了洗脸,擦了一把,这才走出了屋,来到了院子里。
这一次,陆诚所居住的地方还是在一个四合院里。
当然,这一处四合院,可不是陆诚当初在《有风》世界中居住的豪华四合院,而是大杂院。
这里是一套三进的四合院,里面大大小小的住了十来户人家,正房、厢房、耳房、倒座房、后罩房,里面都住满了不同的人家,基本都是一些普通的工人家庭。
陆诚所住的,正是这套院子里的西耳房,也是原来的储物间,面积不大,只有十几平,被隔成了两小间。
刚刚喊陆诚出来吃饭的,正是李奎勇。
或许是为了方便陆诚完成任务,系统这次给安排的身份,和李奎勇家还有些亲戚。
陆诚那个虚拟的母亲,和李奎勇的母亲是一个村的,还算是一门里的堂姐妹,两家的关系还不错。
这个身份的父母半年前离世之后,陆诚平常也跟着李奎勇一家生活,平常出一些生活费和粮票什么的。
其实,李奎勇家的情况也很糟糕,甚至比陆诚这个孤家寡人还不如。
李奎勇的父亲是个蹬三轮儿的,因为过度劳累,早在两年前就病逝了。幸好还给家里留了一笔抚恤金。
李奎勇的母亲身体很差,经常生病,再加上还有六个孩子要养活,生活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陆诚居住的房子虽然不大,但只有自已一个人住。李家却是七口人挤在十几平的东耳房里,居住条件也很差。
陆诚和他们搭伙过日子的这半年,也是尽量多出了一些生活费,算是补贴一下。
当然,陆诚现在没工作,没收入,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贴进去。
李家虽然生活不易,对陆诚也是颇为照顾,平常的吃饭、缝缝补补,李奎勇的母亲都有帮忙。
“诚哥,今天怎么这么慢,你要是再晚来一会儿,饭都被他们几个吃完了。赶紧的,给你留了。”
陆诚看着桌子上的窝窝头,碴子粥,还有那清汤寡水儿的水煮白菜,心中也只能感慨一句,慢慢来吧。
拿起两个窝窝头,几口吃下一个,剩下一个吃了一半,陆诚就没有再吃,而是随手掰成两半,递给了一旁两个明显没吃饱的小丫头。
“二丫、三妞,你们吃吧,我不怎么饿。”
“谢谢诚哥。”
李奎勇的母亲在十几年间,先后生了8个孩子,活下来6个,其中李奎勇最大,最小的那个丫头今年才五岁多。
这样算下来,李奎勇的母亲几乎是每隔一年半,就生一个孩子。李家的条件本来就很艰苦,再这样频繁的怀孕生孩子,身体能好才怪了。
在这个家里,李奎勇身为大哥,既要照顾好自已的母亲,又要照顾好弟弟妹妹,也是不容易。
简单回忆了一下原剧情,过不了多久,李奎勇就要到陕北下乡,之后一直在乡下熬到了74年,勉强混了个县电力局架线队的工作,到了79年才回到京城,之后就找了个开出租的工作,直接干到了40岁,把自已给累死了。
和李奎勇一样的那些平民子弟,后来也基本都在社会底层混,有的在蹬三轮儿,有的当送奶工,混的好的还能当上工人,混不好的甚至沦落到了去碰瓷。
反观那些大院子弟,钟跃民、张海洋、袁军等人,后来一个个都身居高位,混得风生水起。
血色浪漫,是平民子弟的血色,大院子弟的浪漫。
当然,陆诚也并没有去抱怨什么命运不公,那些大院子弟之所以有后来的风光,也是他们父辈们辛辛苦苦为他们挣下来的。
更何况,抱怨命运也没用,命运压根懒得搭理你。
一顿简陋的早饭吃完,陆诚当然没有吃饱,起身回家收拾了一下,就准备先出去找点吃的,把肚子填饱,才有力气想其他事儿。
走出四合院儿,看着周围熟悉又陌生的燕京城,感受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气息,陆诚的心一下子静了下来。
重回十八岁,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