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听着两位军师的提议,其实心里早就有了计划,汉朝的军官等级非常不合理,比如说屯长是比二百石级别,而他的上司军侯则是比六石级别,屯长想要往上爬,就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转至地方,担任尉史、佐尉、县尉,还有大县、上县、下县、次县之分,最少要升至上县县尉比四石的级别,才有机会被选中成为四百石的副军侯。
另一条则是走条兵牙将路线,就像赵云一般,而这一条是难走的,因为你需要得到千石以上官吏的赏识,同时还要有很大的机遇,否则从屯长转地方,再转回军队任职,可能需要十几年的时间,甚至永远也转不回去,因为在汉朝当官升职,需要自己的门第背景。
从屯长到军侯就成了一道坎,也使汉军的军官梯队出现脱节,当然这也是汉朝皇帝的一种制约手段,若是一位将军没有担任地方太守一职,他就没有军侯以下的后备军官可用,扩军也会成为一道难题。
汉军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秩比二千石的武官竟然多达五个位置,中郎将与偏裨将军可以指挥校尉、都尉及郡尉作战,但是他们竟然是一个级别,拿一样的薪俸,享受一样的待遇。
秩比二千石便成了武将的另一道坎,若非有过硬的军功,或者是有尊贵身份与家庭门第,多数武将都会卡死在这一级,一直到老还是比二千石。
以上两个问题,使征东军扩编,成为了难题,一则乐浪只有二十八个县尉做为后备,征东军无法快速扩编曲这一编制,二则征东军营这一编制,已经到了十个营,再增加就会出现指挥上的问题。
先前赵云将关羽、高顺、褚燕提为校尉,就想在作战时,由三位校暂为分路指挥官,如高顺就负责西北一线的防务,某种程度上能缓解指挥问题。
如汉灵帝既然封关羽为偏将军,高顺为裨将军,赵云想着索性就实行军改,将后世的三三制编制,套用到如今的汉军编制。
为此赵云专门研究了几天,并且还将公孙圆月与蔡文姬等识字妻妾,拉到自己的书房当起了秘书,眼下赵云官面有两位秘书长,一位是征东将军长史公孙范,专门为赵云处理军事文书及将军府的办公事宜,另一位是乐浪太守长史张岐,专门为赵云处理内政文书及办公事宜。
而赵云的都乡侯府,如今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所以赵云为了军改,只能强征自己的妻妾当小秘。
此时沮授与审配等人,手上都拿到了赵云与妻妾写好的军改详细文书,审配看了几眼,又偷看了沮授手上的文书,忍不住摇了摇头,露出了一抺浅笑,因为他猜到了这些文书都是谁抄录。
赵云手上的那一份,是他自己写的原篙,而审配手上的是公孙月圆的手笔,字迹有些潦草但还算清秀,而沮授手里的文书则是蔡文姬的佳品,一位是舞刀弄枪的世家女子,另一位则是书香门第的才女,可以想像两人的相差不小。
首先赵云将汉朝的品秩与军职列了出来,从真二千石的征东将军开始,第二级为秩比二千石,本来偏将军、裨将军及中郎将与校尉、都尉、郡尉都是一样的薪奉,秩比二千石,实际每年领一千二百石,赵云将它们区分为三级。
偏裨将军与中郎将为一级,实领一千三百五十石,校尉自各为一级,实领一千二百七石,副校尉与都尉、郡尉为一级,实领仍是一千二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