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齐辉看过信后深为感动。
方县令此举无疑是雪中送炭,帮了谷县大忙了。
何况对他个人也十分客气和体谅。
这样的人当引为挚友!
有了这些粮食和肉干,冯齐辉心里踏实多了。
虽然相对全县几十万人口来说,这些粮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却也能支撑一段时间。
而且,还有满天飞蝗给百姓送口粮。
只要再找到几个水点,挖上几口井,此次的旱灾可解!
韩影也没让他失望。
接下来的几天四处奔走寻找水点。
每天天不亮便出发,天黑透了才回。
短短几天就清瘦好几斤,皮肤也黑了几个度。
冯齐辉派给他的几个衙役都说。
“韩公子真是好样的,光是走路,我们这些粗人都累得不行,韩公子细皮嫩肉的读书人,却硬是没喊过一声累。”
其实这一点,是衙役误会了。
韩影有《抱朴诀》的加持,体力强过普通人多少倍。
如果这个时代也有马拉松比赛,他跑完全程都不带喘气的。
不管是不是误会,韩影为谷县做的一切,都是有目共睹的。
更为难得的是,他接人待物十分谦逊低调。
无论是面对冯齐辉,还是普通百姓,从来没有半点以恩人自居的意思。
冯齐辉对韩影的感激之感,就不必多说了。
不但感激而且十分欣赏。
忍不住写信给关系密切的同年好友,把韩影的事说了又说。
别看冯齐辉眼下只是偏远地区的小小县令,却是当年的榜眼。
他写信的这位同年好友,正是当朝礼部尚书崔清河的公子。
如今在吏部任主簿。
别看主簿官位不高,却是实权在握,十分锻炼人。
不出意外的话,几年之内,便可坐到侍郎的位子。
当年冯齐辉进京赶考,与崔主簿不打不相识。
之后发现很多想法十分契合,互相引为挚友。
冯齐辉高中榜眼,进入翰林院磨练一年完成。
崔主簿曾想动用人脉将他留在京城,他却执意要到地方上造福一方百姓。
崔主簿了解好友的人品,尊重他的选择。
之后几年一直也没断了联系。
崔主簿见冯主簿在信中,对韩影大加赞赏。
便吩咐长随。
“留意一下这个名叫韩影的学子,能照应的地方,多照应着些。”
所谓照应,自然不是透题之类的。
那可是掉脑袋的大罪。
崔主簿不可能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做到这一步。
不过其他可照应的地方就多了。
比如考生要在贡院住三天,每天关在一个不足四平米的小格子间里,除了早晚可以去一趟茅厕,其他时间往外探个头都受违规。
这位子的安排就很重要。
是向阳通风,还是靠近茅厕,都由礼部安排。
另外,水啊,灯油啊,是否及时补充,也都关系着考试的结果。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