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废奴令开始在天下各州深入时,安西的推恩令也同样引发了掀然大波。
李成华出任安西道观察使后,在龟兹召见安西各个小国的国王或者代表,向他们宣布了大唐皇帝的皇恩,允许他们分封子弟,朝廷将给予承认,并授予相应爵位。
推恩令正式在安西施行,整个安西的上上下下都沸腾了。
安西岁月漫长而平静,国王们无所事事,整天就生儿子,每个国王都有一大堆儿子,年轻时妻妾成群很爽,但儿子长大后麻烦就接踵而至,个个吵着要土地要家产,以前还可以用礼制和规矩压制,现在朝廷鼓励分家,而且承认细分后的国王,还赐给爵位,规矩和礼制一下子被打破了。
为什么说推恩令是无解的阳谋,因为它直击人性,哪怕国王看出了这是一个削弱他们的策略,但他的儿子们和妃子都会一哭二闹三上吊,逼国王施行推恩令。
都是儿子,凭什么只给大哥继承王位和财富,现在有机会了,王子们岂能不闹?如果国王还要坚持到底,那么就意味着政变。
所以在推恩令颁布一个月后,疏勒国爆发了政变,除长子之外的其他六个儿子联手把父亲和长子杀死,瓜分了土地、财富和军队。
李成华当即代表大唐朝廷,承认了六个儿子的王位,并册封他们为伯爵,授予伯爵印符。
疏勒政变是压倒骆驼的关键一根稻草,各国国王看到了后果和唐朝的态度,不得不屈服了,纷纷将土地和财富分封给其他儿子,王城留给长子。
分封的第一个后果就是养不活这么多军队了,儿子们当然不会掏钱养不服从他们的军队,他们宁可自己招募军队,这样一来,王国的军队大幅削减,甚至解散。
龟兹国分成了七个小国,这还是没有全部分封的结果。
原来的八千龟兹军也被拆分了,王城的军队只剩下一千余人,官员也减少了一大半。
但现在还不是推行郡县制的时机,只有推恩令根深蒂固后,时机才会真正成熟。
四月初,安西都督席万里率领一万五千军队浩浩荡荡向朅师国杀去。
席万里出任安西都督标志着安西的另一个改革成果,安西都督府由经略府改为军事府,军政分家,政务部分由安西道观察使府接管过去。
随着河中都督府和安西都督府改为军事府,标志着在中唐引发剧烈动荡的节度使制度彻底终结。
这次安西军南征吐火罗和大小勃律也是今年朝廷的既定任务。
李成华在返回长安之前,就派人去收集了吐蕃军入侵吐火罗、河中和大小勃律的情报,当李成华返回安西后,这些情报就摆上了她的桌案。
这些情报可以说有喜有忧,喜是河中对拔汗那的渗透才刚刚开始,就被唐军强势拔掉了。
另一方面,吐蕃军的掠夺性使吐火罗各国对吐蕃十分戒备,到目前为止,除了一些宗教往来,吐蕃军队对吐火罗各国都没有能渗透进去,除了朅师国。
而坏消息首当其冲就是朅师国,亲大唐的国王一家被杀,吐蕃重新扶持了亲吐蕃的国王上位,并在朅师国驻军三千人。
第二个坏消息是,吐蕃在大勃律重新筑城,驻军七八千人。
或许是吐蕃的目标暂时没有指向安西,所以他们没有对小勃律下手,峡谷对岸的小勃律也装糊涂,对吐蕃军不断向西扩张视而不见,也不向安西汇报,这就导致这些年安西对吐蕃军的西扩一无所知。
很多事情比较巧合,就在吐蕃准备了多年,准备开始对吐火罗大展手脚之时,唐军也展开了对吐蕃军的打击。
唐军走的依旧是瓦罕走廊,大军沿着播密川向西而行,抵达昏驮多城后再折道向下,穿过上千里的雪山峡谷,抵达护蜜国。
护蜜国是一个产粮之国,也是唐军最后一站休息之处,再向东走三百多里就是朅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