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初也是从内书堂出来的吧?”
回去的路上,朱由校问向了魏朝。
“是,奴婢八岁就进了宫,学了规矩之后,就到内书堂读书,后来被分配给先皇做伴读,再后来就是给陛下做伴读。”
魏朝连忙回答道。
“你可知朕为何要让他们学习西学?”
朱由校又问。
“陛下是觉得西学有可取之处,不管是平板玻璃还是发条风扇,亦或者是蒸汽机,都是陛下学习了西学之后想出来的。”
“奴婢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可看得出来,这些东西都是能改善百姓生活的。”
“若是我大明多了一些如陛下精通西学之人,这样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多。”
魏朝知道朱由校并不是真的想问他这些话,只是想找人聊聊天。
“说的不错,朕的确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只知道抱着圣贤书不放。”
“他们要是能像海瑞海刚峰那样,真的把书读到心里倒也罢了,可一个个满口的仁义道德,背地里贪污受贿。”
“这样的官员再多,对朝廷,对百姓没有一点好处,还不如王徵这样,学习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
朱由校的确是想跟魏朝发发牢骚。
“陛下说的是,只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科举取士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魏朝奉承了一句,接着又解释道。
“是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朱由校点了点头,这一句话道出了科举在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力。
如果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搞什么科学纯粹就是扯淡。
就像王阳明说的,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哪怕是到了后世,考编依旧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
归根结底,无非就是有正式的工作,面子好看,福利待遇好。
在大明朝那就是士农工商,人上人,比后世还要体面。
“若是朕想让这些人多一些,你有什么办法么?”
朱由校沉默了一会,转而看向了魏朝。
“办法自然是有的,既然大多数人选择读圣贤书是为了科举做官,陛下只需要让不需要科举做官的人学西学不就可以了。”
魏朝没想到朱由校平时这么聪明,居然没想到这一层。
“瞧我这脑袋,你说的没错,读书人是为了科举,那就找不需要科举的人,勋贵们暂且不提,那就从宗室开始吧。”
“现在宗室这么多人,朝廷负担太重,无缘无故革除他们的爵位,这也不好。”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考核,三次不过,爵位革除!”
朱由校瞬间反应过来,大明现在宗室这么多人,基本上都不是生产,不如给他们找点活干。
这么多人,能出几个科学家,也比历史上被义军、满清给杀了对社会有意义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