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37章:大明对朝鲜太好了(2 / 2)

金大人看着弗兰克,摇了摇头。

“好的金大人,多谢您了,对了之前咱们谈的那笔毛皮生意?”

弗兰克在朝鲜也呆了不少的时间,对于朝鲜和大明的关系自然也是明白的,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转而问起了其他的事情。

“毛皮生意自然没有问题。”

金大人笑道。

远在京城的朱由校还不知道这些,否则他可能会觉得自己贩卖军火的事情异想天开了。

不过对于燧发枪的改进,他也在进行当众,最重要的当然就是膛线,以及子弹的形状。

这些事情,他可以用宫里的工匠制作,也无须向别人解释,为什么要刻膛线,改变子弹的形状。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他闲着没事,还教张嫣算术,陪着乌兰图雅骑骑马。

日子总体来说,过得还是比较充实的。

直到这一天,收到了陕西传来的六百里加紧,绥德县和米脂县发生了地震,多地房屋塌陷。

看着奏报,朱由校不由得一愣,没想到洪承畴上任不过半年的时间就遇到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记错,米脂县的县令是孙传庭。

有他们在,问题应该不是很大,当然救灾的物质还是不能太慢。

想到朱由校召集内阁,商议之后决定,让延绥镇先拨粮食五万石支援绥德州,延绥镇所需的军粮,由朝廷另行调拨,同时命令延绥镇派出一万边军,前往绥德州,维持当地的治安,救助当地的百姓。

另外从內帑拨银先行拨银五十万两给陕西购买粮食,赈济当地的百姓。

不怪朱由校反应不迅速,那可是米脂县啊,李自成、高迎祥的老家,真要是搞不好,弄出流民、乱民那可就麻烦了。

实际上朱由校担心有点多余了,历史上之所以高迎祥等人会造反,灾年是一方面。

主要是当地的官员不作为,有了流民不上报,另外从万历四十七年开始,辽饷一加再加,到了天启七年辽饷每年将近五百万两。

五百万两的辽饷,层层盘剥下去,官员们有可能要收缴八百万甚至一千万两。

灾年加上重税,活不下去的百姓可不是只有造反这一条路么。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自从徐光启去了陕西,不遗余力的推广高产作物,哪怕是也有灾年,可粮食的产量比种小麦、小米还高了一些。

现代人都说常年吃土瓜不好,不过灾年的百姓哪里管的了这些,先能吃饱了再说。

经过这三年的种植,家家都储存了一些瑞薯,在保证不会饿死人的情况下,再种植一些玉米、小麦、小米。

更何况现在是五月份,刚刚收完麦子、马铃薯,也就是说,其实当地的百姓,并不怎么缺吃的。

当地地震之后,孙传庭和洪承畴也都积极的救助百姓。

就连徐光启也从西安到了绥德州,坐镇指挥。

有了绥德镇的粮食,以及边军维持治安,当地也没有出现什么抢劫之类的事件。

朝廷拨发的五十万两到达绥德州之后,便开始了震后重建工作。

这场地震虽然也造成了数百百姓伤亡,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动乱。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