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府奉新县,
城东二十余里外北乡牌楼村,其名由来只因其一村却立有数座牌坊,乡人惊羡,常以牌楼村唤其之,故而因此得名。(据考牌楼村明清两代至少有七座牌坊,现存三座。)
孟毅前日在九江与袁继咸促膝长谈一夜后,于次日清晨奔出九江,复行一日后这才来到这牌楼村。
带着诸护卫驻马于村口,看着那雕刻精美的牌楼,孟毅不由对身侧的田万才笑道:
“观这牌楼村不过百户人家,却有如此之多的牌楼,真是人才辈出之地啊!”
田万才亦不禁点头叹道:
“确实难得!”
孟毅笑道:
“当年乙卯科乡试,奉新诸生仅有两人中举,时人呼为奉新二宋。而这两人便是这牌楼村的宋应星及其兄宋应升。”
田万才只是笑了笑,却并未接此话题,而是反问道:
“大人,是否先行派人通报宋府,令其准备接旨事宜?”
按照惯例,传旨前一般都需要提前通知的,接旨人在得到消息后。需要清扫庭院,大开中门迎接宣旨官,并于正堂摆设香案。
只有在一切准备就绪,宣旨官才会携圣旨前来宣读。
孟毅微微点了点头,田万才会意后便令两名护卫速去通报。而孟毅几人则下马于村外暂歇。
半个时辰后……
宋府的热闹打破了这往日平静安逸的楼牌村。
村中无论老弱孩童皆聚集于宋府那用木栏围挡的简陋院墙之外,静静的看着院内一群身着飞鱼服的天子亲军。
而这家宅院正堂里,年近六旬的宋应星已经换上崭新的儒服,正携诸家眷跪倒在香案前,恭敬的等候着那身着蟒袍的锦衣卫指挥使孟毅宣读圣旨。
看着一切已经就绪,孟毅在清了清嗓子后,便将手中的明黄圣旨展开,大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国之利者为何?匠之技也!
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
匠之精技,有刻楮为巧之精妙,亦有移山填海之伟力!
然,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今可有复木鸢而飞一日者乎?
更有火铳本为华夏之产物,今而何故不敌诸夷?
工匠之技,利在传承,重于创新也!
故,朕特设一司,号为研究院,集天下精工巧匠之最于一处,专司精研改良创新之举。
兹尔宋应星,学识渊博,精于匠技,朕敕封尔为正三品研究院院长之职,统筹研究院诸事宜。
望尔能以华夏匠人之底蕴,行改良创新之盛举,使我大明诸事物皆可为天下最!
钦此!”
宣读完毕,孟毅便微笑着手捧圣旨递向俯跪在地的宋应星。
“宋先生~接旨吧?”
宋应星只是犹豫片刻,便伏地恭声拜道:
“草民领旨!叩谢陛下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三呼万岁后,宋应星便将双手高高举过头顶,孟毅见状则立刻将圣旨架于宋应星手中。然后殷勤的将其搀扶起来,其后的一众家眷见状也都一脸欣喜的各自起身。
对于宋应星能痛快接旨,这是在孟毅意料之中的,这次让他为官不是要他处理政事,而是专司做他想做之事。
如此即可为官,又可获得更好的人力物力支持他的所为。孟毅实在想不出他有拒绝的理由。
不过科学家嘛!亦不能完全以常理度之。
所以孟毅才会亲自来请,万一宋应星真不愿意担此任,以自己后世的知识储备,只需随便给他提两个能颠覆现有理论的观点,以他的求知欲,还不得乖乖跟自己走?
“宋先生可即刻收拾行装,由在下亲自护送先生入京!”
听孟毅如此说,宋应星不禁惊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