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一三四八章 猛禽的阴影(1 / 2)

就好比二战时期的数据,“一辆t-34约耗费五万工时”,这一数字仅供参考,用来比较不同武器装备的产能消耗程度还可以,据此预计产量就有点不靠谱。

不过,对王卫国说起的另一个方面,“解放军没有大批量换装的计划”,龙云却挺意外。

和paf飞行员们继续探讨片刻,他就从侧面理解了他们的想法:

“……是的,总之目前的战略态势如此:

远东方向,空自和驻日美军已经受到沉重打击,我们的空防压力减轻了不少。

至于另一方面的威胁,中将同志,我想您、和您的同僚们肯定也在关注;关于新一代战斗机的情报,就我们所知,美国人的隐身战斗机项目——atf、先进战术战斗机,现在已经很接近定型量产、甚至已经进入了批量部署。

关于雷达隐身技术,我们并没有这一方面的理论基础,但是以此出发,部队上最近也在思考、研讨,这对空战态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东西方对抗的整体形势,如果从实战出发,倘若美国人很快投入f-22战机,假如这种战斗机的确具备良好的电磁低可探测性,那么我们是否有办法应对,如何应对?”

王卫国的话,让龙云心有所感的陷入沉思,他没一下子开口回答。

是的,f-22“猛禽”的威胁,是这样吗?

关于f-22,美国atf计划的胜出产物。这一计划是作为美国应对苏联威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新夺取空战技术兵器优势而启动。经过yf-22、yf-23的竞争。最终以f-22“猛禽”的名号定型投产,关于这一种划时代战机的情报,身为vvs高级军官,龙云自然极为关注。非但如此,和周围所有同僚的情况都不一样,作为来自现实世界的穿越者,可以说,他比平行世界里的任何人都更清楚f-22的威胁之大。

f-22的具体性能。正如“十号工程”一样,两个世界里的战机情形未必完全一致,不过总体上讲差别肯定不大。

对雷达隐身战机而言,本身的rcs缩减似乎只是技战术性能的一种提升,然而从这一特性对战斗态势、战役行动乃至战略层面的影响来说,低可探测性战机的出现,确实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极大改变天空战场的游戏规则。

“如果应对f-22‘猛禽’”,这一课题。早在大战爆发之前,红色帝国的天空捍卫者们就开展了相关研究。时至今日,必定也有很多成果;现在呢,真正让龙云一时沉默的,倒不是说他在斟酌该不该和王卫国等人说这些东西,而是约略想明白了一件事——也许,paf不急于换装大批歼-10、甚至su-27sk战机,这里面除了经济、军事上的考量外,也还有一些对雷达隐身技术的前瞻性考虑?

一旦想到了这点,接下来,龙云就和paf飞行员们探讨这一话题。

交流之际,言谈话语间双方收获颇多,不过对刚才的推测,龙云却很快得到了否定的讯息;意识窥探所得,并不支持他的这一思路,或者说,面对隐身战机的威胁,共和国的天空勇士们考虑的更为全面、也更加深刻,包括王卫国等人都没一下子掉进“隐身战机天下无敌”的陷阱里,而是在认真思考,如果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对抗美国人的“猛禽”。

以三代机和现有的空军作战体系,应对也许即将到来的“猛禽”威胁,所谓“雷达隐身”,其实,这不论对苏联、还是中国来说都并非一个完全陌生的新课题。

毕竟,f-22的威胁虽大,这可并非美国人的第一种低可探测性作战飞机。

说起来,对飞行器rcs的研究,有一种说法是起源于两位苏联科技人员的论文,当然这种东西早晚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身为超级大国的美国走在了时代前列,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种雷达隐身战机——f-117。

绰号“夜鹰”的f-117战机,本身顶着一个“fighter”的名头,实际上却几乎没有空战能力(如果不是根本没有的话),就是一种偷偷摸摸搞空袭的隐身攻击机;在此之后,采用飞翼布局的b-2“幽灵”,又成为了第一种低可探测性的战略轰炸机,这两种机型人所共知,性能上也做了很大的取舍权衡,差不多就是凭着低可探测性来保障生存,一旦被对手发现并定位就只有死路一条。

藉由前两款雷达隐身战机,加上在低可探测性方面的技术积累,再结合航空技术方面的一系列最新成果,到了f-22这一代战机,情况就有所不同。

关于“猛禽”的讨论,来自现实世界的龙云比谁都有发言权,当然现在限于身份,一名红空军的航空兵中将是不应该对f-22知根知底,他暂时“忘却”现实中那些陆续解密的武器档案,尝试着从一名vvs作战人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雷达隐身战机,作为一种高技术兵器,在众人的探讨中显然是一个严峻话题。

虽然长久以来,东方国家对北约的一系列隐身作战飞机抱有警惕,相关的技术分析也一直在做,但是眼下,和等于是攻击机的f-117、还有战略轰炸机b-2不同,偏重于战术使用的“猛禽”,不论使命、还是造价,都适合于投入大规模战争的漫长战线,也就是说,既然情报战线的工作确认了f-22的定型投产,那么可想而知,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威胁,很快就会出现在东西方大战的战场上。

面对隐身战机的威胁,以王卫国等人为代表的空军人员,一方面并未认定“第四代战机不可战胜”,解放军空军高层也没有这样的片面认识,并未因此而放缓、乃至放弃三代战机的换装步伐。

另一方面,在对抗隐身战机的战术战法研究方上,paf也做了一些探讨。

话题从单纯的战机、战术讨论转移到了如何对抗隐身战机,在这方面,穿越而来的龙云掌握的资料非常多。

虽然身为一名vvs一线作战人员,他不应该在谈话中透露太多,不过既然说到“猛禽”,面对小伙子们的严肃神情,意识窥探也告诉他眼前的飞行员们是一种什么心情,龙云就举杯抿上几口辛辣的烈酒、决定随便说一点什么,反正这是在酒桌上,估计克格勃什么的也不会来追究他的话从何而来。

再说真被人问起来,其实也无妨,就说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思考和分析,那又如何?

一名红空军超级王牌,战绩高到如此的不可思议,这样的人,怎么说也必定有非同寻常之处,前有“半主动雷达干扰机”、后有“2型机参战计划”,维克托*雷泽诺夫,这一身份恐怕早就被有关方面归类为例外,现在不论他说些什么,哪怕信口开河,其实也都是没大所谓的事。

关于f-22,或者说任何一种雷达隐身战机,“低可探测性”的确是战场上的护身法宝,巨大的技术代价也是值得的。

不过要说“不可战胜”,龙云就很有些话要说:

“……综合起来,关于‘猛禽’的rcs,我国国内学者现在一般将其认定为‘小于等于零点零一平方米’;其他还有红外特征、电磁辐射特征等等,这方面的资料,我个人没有很完善的研读过,大致来说,可以认为‘猛禽’是一种难以捕捉的低可探测目标。

不过,‘低可探测’并不代表‘无法探测’,如果只是要发现这一目标,还是有很多手段可以使用的。

在这方面,地面预警雷达的作用,有时候要比战斗机的机载雷达更大,比如‘米波雷达’……”

一边比划,一边侃侃而谈,龙云随便从探测隐身目标较为有效的“米波雷达”说起,顺便透露一下“苏联军方”(其实就是现实世界里的中国自己)的研究情况,指出该雷达的探测能力局限性、以及如何改进性能,通过部署探测网络来察觉空域中的雷达隐形目标,为一体化防空拦截体系指示目标。

当然,对“米波雷达”这种东西,龙云早年间也很有一些误解,以为这种世上早已有之的雷达是隐身战机的噩梦,实际上,由于工作波长的限制,米波雷达的探测距离较远、分辨力却很差,往往只能用于远程预警、早期预警。

米波雷达的使用,一般说来,在敌机出现时只能提示“某某方向有目标”、甚至“某某方向似乎有目标”,具体信息则一概欠奉。

这种表现,差不多就相当于古代的烽火狼烟,只能告诉你“有敌自远方来”,至于什么敌人,多少敌人,打到了哪里?就一概欠奉,模糊的目标讯息,对空中的拦截机来讲也是如此,米波雷达构成的远程警戒体系,只能告诉飞行员“某某方向有情况/也许有情况”,想知道具体什么情况?(未完待续。。)